某某潮流网,最新潮鞋资讯分享!

微信号:weixin888

为什么香港有那么多上海人?

时间:2023-08-03 13:31人气:编辑:佚名

如题。我觉得有必要具体一点?不是指历史,而是指现在,现在香港还是很多上海人,还有宁波商会什么的。

20/08/2018 更新

找到一篇有关於香港的上海人的文章,给题主参考一下:


上海人在香港:有產者的故事 - 快訊-文匯網
上海人在香港:有产者的故事
新聞快訊 - 文匯網[2015-11-30]

【文汇网讯】沪港双城之争,自1997年就已埋下了伏笔。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物和财富传奇,一个个隐没在时代浪潮中,惟有已然物化的城市气质在大都会和自由港中对峙丶昂扬丶彼此牵连。冷暖中,未见低头。香港与上海,情难了,爱恨亦难解。

新闻晨报摘编上海人在香港的故事,由此了解沪港双城。以下为全文:

九龙的深水埠(按: 深水埗)曾经也是上海人聚集的地方,如今留下老旧的房屋,附近是热闹而拥挤的马路市场。

1841年,香港开埠;1843年,上海开埠。

1876年,晚清文人葛元煦在《沪游杂记》中写道:「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和香港被拿来相提并论,不知是不是从那时开始的。当时有英文报道称,上海英商自认为高香港英商一等。许多在香港的英资都跑到上海来开公司,并以上海的业务为重。

比较或许早就开始了,而这两座城市真正发生联系,要到抗日战争爆发以後。有一个数据称,1931年在香港的上海人只有3768人。当时,广东地区以外的华人尚未考虑大规模移居香港。所谓「省港一家」,在1949年以前,香港与广东在文化上是一体的。1937年的时候,香港是一个拥有100万人口的广东人移民城市。

直到抗战爆发,香港的吸引力才在全国范围内大增。1937年至1941年的四年间,香港人口增至160多万。香港第一次有了这麽多广东以外的「外省人」,其中不乏南来的上海人。作家萨空了写道:上海人到港十几万。在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里,徐太太对住在上海租界孤岛的白家说:「这两年,上海人在香港,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香港似乎有些要赶超「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的势头了。在香港的作家穆时英宣称,香港是「全国唯一的丶最安全的现代城市」。萨空了甚至预言:「今後中国文化的中心,至少将有一个时期要属於香港……这个文化中心,应较上海更为辉煌,因为它将是上海旧有文化和华南文化的合流,两种文化的合流,照例一定会溅出奇异的浪花。」

可惜这次「合流」的时间很短,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後便戛然而止。经过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到1945年,香港人口又只剩下了60万人。香港学者陈冠中认为:「香港到1949年前经济地位并未超过上海。」

然而随着国共内战丶新旧政权的交替,下一个人口的涨潮更为猛烈。除了回流以外,更多新移民涌入香港。到1953年,香港人口已达250万,光1949年就增加了近80万人。

这一次,更多上海人来到了香港。陈冠中在《90分钟香港社会文化史》中写道:「1949年後,各省来香港的人多了,从山东威海的警察到跑单帮的台湾客,在本地广东人眼中都是外省人。其中,上海人最为瞩目。」

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电影界的大亨在香港兴办公司,永安丶先施等百货商店建立了香港分部。随着上海资本的兴盛,香港的纺织业应运而生。上海裁缝丶上海理发店乃至上海菜饭店跟随上海人南下,在香港风生水起。用李欧梵的话来说:「香港的商界与文化精英经历了一个可被称为『上海化』的过程……香港成了上海的後方与避难地。」

前文所摘录的第一组书信,写信人也是在那一时期移居香港的上海商人。复旦发展研究院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主任张乐天教授评价说:「1949年前後移居香港的上海人有很多是商界人士。让我感到惊讶和感慨的是,这些信蛮进步的。在人们的印象里,当时到香港去的人应该都是因为害怕共产党才去的。但从信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跟大陆还是有生意上的往来。换句话而言,解放初期,香港与内地不是一个敌对的状态。这是我们在其他资料里很少看到的,给人一个更为全面的香港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解放初期,有很多人前往香港,但也有很多人离开,甚至於离开香港的人比去的人多。这组书信中提到:「据大公报登载,(1950年)每月由深圳回国的较来港多出三万人左右(由其他关口及海路回国的还不在内)。」

「许多人当年到了香港以後,发现情况并不如人意,那边的贫富差异也很严重。与此同时,解放初期共产党采取种种措施,使得上海等城市的贫富分化迅速缩小。所以有很多人去了香港又回来。」张乐天说,「上世纪5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当时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气氛是後来很难想像的。」

然而此後,内地陷入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香港则赶上了「二战」後制造业的第一波全球分工,得以分担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部分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移民潮导致的人口暴升一跃成为优势,香港有的是廉价劳动力,在「二战」後的经济长繁荣周期中占了先机,迎来了「花样年华」。李欧梵称:「当1972年第一条海底隧道建成,把九龙与港岛连起来时,香港终於开始走上超越上海并成为一个大都会的道路。」

经济向荣,人也连带着意气风发,「香港人」这一身份认同被逐渐树立起来。陈冠中说:「香港的居民终於对香港有归属感了,但一半是被逼出来的。原来他们哪里都去不了,英国不是随便去的,内地还不是可以去的,他们不能自认英国人,也不愿意被人家认为是内地人,故此也不自称中国人。没选择,他们只能叫自己香港人,後来越叫越顺,引以为荣。」

「文革」结束後,当又一拨内地人涌入香港时,香港人给这些新移民取了个别称:「阿灿」。这是港剧《网中人》里的一个内地来港青年,在剧中一口气吞下了30个汉堡。由此可见当时香港人对内地移民的印象。正是在这一时期,前文第二组书信的作者丶一个20岁出头的上海女孩来到了香港。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从1949年开始,上海是非常彻底地受到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城市。而香港当时是英国殖民地,完全是资本主义体制。两个城市走了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对於这个女孩来说,这当中充满了张力和紧张。」张乐天说。

「上海原先是一个陌生人的城市,解放前是很开放的东方巴黎。解放以後,上海被打造成了由一个个单位所组成,每一个单位就像是一个熟悉的群落。这里面有不好的地方,但它也给人一种安全感,任何事情都有一种依托。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人到香港後非常不习惯。因为熟悉的东西全没了,完全进入到一个陌生人社会。」他说。80年代的香港在城市建设丶经济发展水平上无疑远远地走在了上海前面。小到穿着丶审美,大到社会形态,上海女孩在新的环境里面对着种种差异。

从信中可以读出,这个女孩高中毕业後跟随父母来到香港。她很有主见,曾经做过电影梦,立志要在香港闯出一番名堂。因为漂亮开朗,喜欢追逐时尚,她在上海和香港都不乏众多追求者,甚至曾有年龄足以当她祖父的富人向她提出包养要求。

「非常复杂的感情纠葛,她都写在信里了。这些信件能够侧面反映出在改革开放初期,普通的上海人到香港以後的社会经历,也能够呈现香港社会当时的一些情况。」张乐天说。

值得一提的是,女孩在一封信中提到(注:因篇幅关系未在上文摘录),父母在家中接待来港的沪上某高校校长。「可见,她的父母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张乐天说,「解放前後,南下香港的上海人大多是有一定财力的。改革开放以後,也是和这批人有亲属关系的上海人最早移民到香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与香港之间的联系基本上是有产阶级的故事。」

从这组信件的最後一封来看,女孩似乎并没有答应年长富人的要求,情感生活中又产生了新的涟漪。她後来怎样了呢?要知道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她的故乡开始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国务院批准在浦东设立外高桥保税区,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第一座跨越黄浦江大桥-南浦大桥建成通车,东方明珠塔建成……随着香港和国外的投资商纷至沓来,上海经历了都市重建,人们发现,浦东地区的天际线与香港惊人相似。

上海和香港,人们仍在乐此不疲地对这两个城市进行比较,双城故事还在继续。

(文中部分资料援引自陈冠中《我这一代香港人》一书)

责任编辑:魏紫






承楼上回答所言,可参考下图香港历年的人口变化。1945 至1950那短短5年时间,人口多了差不多三倍! 谁有资本、谁有更大动力和诱因去保障自己。当年那裏比较多有资本的人?

image.wenweipo.com/2011


原文章出处:

paper.wenweipo.com/2011

上海人口多啊。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东京,都很多上海人,何况只有800万本土人口的香港。

解放前上海人很多有钱人带财富去香港定居了,现在你在异地也能看到的同乡会差不多,就是相互扶持,如今有钱从上海到香港或香港到上海都很正常,何况不少同乡。至于宁波商会是因为宁波帮是近代最大的商帮,出过不少商界大佬,在香港有一定地位,助推过香港回归,例如已故的包玉刚和邵逸夫两位爵士……

其实很好想,上海人不会去比上海差的地方。所以也就香港北京这种吧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签发,是香港居民的主要身份证明文件。香港法例第177章《人事登记条例》规定,凡年满11岁或在香港逗留多于180天人士,必须于年满11岁后或抵港30天内登记领取身份证。

在申请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之时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7年或以上。

近期,有一所香港本土大学的硕士研究文章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热点。文章中提出:“建议更新相关政策,考虑将香港永久居民的居住要求从7年缩短到4年,吸引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工作,吸引内地优才人才,以此解决香港人才危机。”

为什么会提出考虑将香港永久居民的居住要求从7年缩短到4年,通过以下几点和小编一起来看下吧~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生育意愿下降是很多地区面临的难题,但在香港尤为严重。

去年香港新生儿数量为38684人,较上一年下降8%,香港《南华早报》2月28日报道称,这是香港出生率连续7年下降,也是有官方记录以来,56年里的最低数量。

实则,截至今年年中香港的人口为729万人,相比2021年年中的741万人减少1.6%,再加上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带走了不少重症和长者的性命,死亡率也是达到40年来的新高。

两组数据放在一起,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香港人口越来越少。

香港人口老龄化是整个亚洲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根据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表示:“香港现有约145万名65岁或以上的长者,按照每年增加约10万的速度,到2040年香港正式进入老龄化的最高峰。”

福利补贴、赡养安顿、提供就业等等,都是未来面临的挑战。

所以,香港不仅“缺人”,更缺拥有高新技术和科研人才。

2021年中至2022年中共有11.3万香港居民外迁,同比增加27%,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通常有资格、有实力选择移民,并且成功的人,大多数是这个社会中比较优秀的那一群人。

在学历水平、工作经历、经济条件处于中上层的这群人,因为不同原因选择离开了香港,恰恰是金字塔上层的少数人能够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

这对香港本土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无疑是不小的影响。

至于拿香港永居的时间年限能否从7年缩短至4年只是一项个人建议,面对上述人才短缺问题,香港一方面会加大力度培养并挽留来港留学人员留在本地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招揽内地、海外人才,包括研发团队、科企高管等顶尖人才参与香港转型发展。

标签: 香港   上海   一个   人口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百家号

网站简介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2 天富平台-全球注册登录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号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