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行2022年第一场、第二场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场
5月7日,我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在市委宣传部601会议室(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厅)召开。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蔡志勇主持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介绍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安排部署情况;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委政法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负责人分别围绕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发布2022年工作思路及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发改委:
坚持“三个着力” 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今年,我们将坚持‘三个着力’,聚焦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系统集成为根本动力,以市场评价和群众感受为唯一标准,以跨层级联动、跨部门协同、跨事权整合为基本路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获得感。”5月7日,在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郭鹰介绍。
着力创亮点,不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力度。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和创品牌树标杆专项行动,推动各地各部门对标北上广深和省内一流,结合各地、各行业实际,谋划了2批次50多个小切口创品牌树标杆改革攻坚项目,同时向省里申报了43个先行区创建改革事项,编制了105个创建方案,后期将推动各地各部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部门协同,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力争形成一批“国内可比、省内领先、影响力强、方便复制”的改革成果,加快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黄冈品牌。
着力解难点,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围绕破解融资难,实施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培植工程,完善小微企业“四张清单”、授信尽职免责等服务机制,帮助100家以上中小微企业实现正常融资。围绕破解用工难,简化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交通、教育、医疗保健等11项服务,全面落实一次性就业补贴政策,缓解企业招工难、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围绕破解用地难,建立统一的“标准地”指标体系,全面推行工业项目用地“标准地”出让,建立区域性评价成果互信互享制度,提高用地保障能力。围绕破解报装难,加快水电气联动报装改革,加大转供电专项整治力度,确保工商用户建筑区划红线外用水用气工程安装“零投资”,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
着力破堵点,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完善惠企政策兑现机制,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精准推送”,切实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开展市场主体评科长活动,随机抽取办理业务的部分市场主体和群众对政务服务质量开展问卷调查,对审批服务职能部门和业务科长开展评议,评议结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倒逼各地各部门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开展服务企业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机制,打通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米。开展要素保障满意度调查,定期按比例随机抽取各县市区、市区新开工项目和新增长点企业,对各地用地、用能、用水、用工、融资、审批服务便利度、园区服务水平等7项内容进行满意度调查,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对县市和市区各园区进行排名,倒逼各地各部门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记者汪欢 通讯员阮浩文)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聚焦“三化三提”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政务服务环境优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店小二’思维,聚焦‘三化三提’,对标一流、争创一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水平再提升。”5月7日,在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王昕介绍。
聚焦标准化,促服务提质。事项标准化,清单之外无审批。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行政备案等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动户籍、养老、医保、低保等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落实清单之外无审批的纪律要求,全市范围内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消除审批自由裁量权。服务标准化,只说“Yes”不说“No”。全市政务服务场所推行帮代办服务、适老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机制,建立窗口无否决权制度,打通审批“中梗阻”,当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金牌店小二”。
聚焦规范化,促服务提能。市县办事进“一窗”。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优化叫号、申请、审批、出件、评价全流程各环节,实现“一窗通办”的模式,无差别受理率85%以上。基层办事进“一门”。乡镇(街道)因地制宜设立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推动原七站八所事项100%集中办理,大力推行帮代办、网上办、自助办。推动水、电、气、网等便民服务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推动社保、户籍、医保等100项市、县高频民生服务向乡镇(村、社区)延伸,方便群众“就近办、家门口办”。
聚焦便利化,促服务提效。加快“同城化”,避免多城跑。推进“1+8”武汉城市圈内公安、人社、民政、医保、卫健、公积金等部门高频事项通办。开发更高端便民服务事项自助机办理,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同城化带来的便利。做优“一体化”,避免两头跑。推进市区两级“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施工许可证核发”“内资企业设立”等132项审批业务向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加快推动社保、医保、户籍等民生服务向基层延伸,构建有“上”有“下”,有“合”有“放”的市区一体化服务格局。办好“一件事”,避免重复跑。今年实现“新生儿落户”“申请公租房”“医疗费用报销”“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开设快递公司”等100个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一事联办”,800个事项最多跑一次,力争审批和服务的办理时限、办理材料在去年基础上压减20%。 (记者汪欢 通讯员何霜 方为美)
市委政法委:
聚焦市场主体需求 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5月7日,在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市委政法委负责日常工作副书记向博介绍2022年度工作思路及举措时表示,将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聚焦市场主体需求,进一步推进公正司法、文明执法,优化政法公共服务,强化执法司法监督,当好市场主体的保安、保姆、保健医生,倾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努力让法治成为黄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向博表示,今年将重点从四个方面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精细化办理涉企案件。正确区分涉企案件罪与非罪,严格把握量刑尺度标准,全面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持对扰乱市场秩序、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强化羁押必要性、财产查控必要性和适当性审查,严禁违反规定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积极发挥速裁团队作用,推动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全面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
一体化推进涉企保护。全面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负面影响。全面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认真落实涉案企业办案工作规范,办理一批有影响的典型案例。加强对涉及民营企业的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甄别审查,探索建立虚假诉讼失信人名单制度、虚假诉讼民事侵权损害赔偿制度。针对重大工程与项目、重点企业与行业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及时解决企业周边治安问题,助力市场主体安心发展。
针对性优化涉企服务。在常态化开展“千警进千企”活动基础上,审判机关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及其应用,提升执行合同和破产案件办理质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检察机关加强12309服务中心建设,对受理的涉营商案件统一标注、快速流转、优先办理;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通办、跨区通办”;司法行政机关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开通“中小微企业服务专线”,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公益法律服务活动。
规范化提升涉企执法行为。持续开展趋利性执法专项整治,对照治理趋利性执法“九条禁令”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开展自查自纠和拉练检查,推动个性问题纠正到位、共性问题整治到位。常态化开展涉企案件专项评查,定期发布“红黑榜”,公布涉企执法司法活动中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倒逼执法司法水平提升。 (记者汪欢 通讯员张晓蓉)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重点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通过完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化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市场监管贡献。”5月7日,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水兵介绍我市在创优市场环境方面的具体措施。
“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一种监管方式。市场监管部门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制定《黄冈市部门联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市场主体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清单覆盖食品、教育、文旅、环保、农业、市政、房地产、汽车等221个单项类别和86个联合抽查类别,最大限度地满足“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工作要求,从而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
在监管中,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在公示制度落实上,将抽查事项、计划、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实现阳光监管,杜绝任性执法;在全过程记录制度落实上,严格落实监管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在法制审核制度落实上,切实把好源头关和结果关,确保合法适当,守住法律底线。
该局还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在“四新经济”领域推行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三张清单”制度,在《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清单》中,将涉及市场监管领域免予处罚事项由50项扩大到75项,并为企业设置“容错期”。在《一般违法行为减轻处罚清单》中,明确减轻处罚事项42项,并为企业设置“纠错期”。在《违法行为从轻处罚清单》中,明确从轻处罚事项45项,为企业设置“观察期”。一季度,市市场监管局对首违不罚、减轻、从轻处罚案件减免金额1492万元。
据统计,截至4月30日,全市市场主体总量676305户,同比增长17.25%,居全省第二。新增市场主体57867户,同比增长279.26%,居全省第四,市场主体发展态势企稳向好。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创优市场环境,统筹创新预警监管、精准监管、信用监管、社会化监管等方法,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记者吴浩 通讯员雷丹丹)
市商务局:
做强开放功能 着力优化开放环境
加强主体培育,聚集发展动能;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开放功能;加强项目服务,全力纾困解难。5月7日,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局党组书记肖红军介绍了市商务局做强开放功能,着力优化开放环境的三大举措。
近年来,市商务局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消费中心,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目标任务,不断做强开放功能、口岸功能、贸易功能、服务功能。202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实现增速44.4%,居全省第5位;全市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8.3%,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建成了11个外贸综合服务中心,3家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广济药业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实现了中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全覆盖。对接湖北自贸区,累计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28项。唐家渡一类水运口岸、市进出口产业服务中心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组织200余家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荆楚云展”等展会,全市经贸合作国别(地区)超50个,巴西、东盟、欧盟成为三大贸易伙伴,医药化工、纺织品服装、机电、农产品等出口不断扩大。
肖红军表示,将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优化开放环境。
加强主体培育,聚集发展动能。抢抓RCEP签署机遇,深化经贸交流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完善“一县一业”县域外贸产业发展目录,培育壮大县域外贸产业。加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创建力度,推动特色外贸产业聚集发展。建立出口回归企业目录,引导出口企业回归。充分发挥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功能,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扩大出口企业规模,着力提升出口5000万美元以上企业占比。持续扩大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出口,不断提升外贸进出口质量和效益。
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开放功能。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深度对接湖北自贸区,复制推广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对标国家标准规范,实行挂图作战,确保唐家渡一类水运口岸如期竣工验收、开放运营。加快市进出口产业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推动设立海关机构。谋划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改善通关环境。申报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招引一批跨境电商企业,促进全市内贸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加强项目服务,全力纾困解难。认真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湖北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执行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优化外资促进服务,保障外商合法权益。围绕地方产业链上下游,加大招商引贸力度,突出开发区、产业园区等承载功能和开放导向,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招引更多优质外商投资落户。开展县域利用外资破零清零攻坚行动,引导外资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扩大外资增量,实现全域破零。持续开展“访外企、优服务、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建立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一企一策”跟踪服务机制,当好市场主体的“店小二”和投资者的“精神股东”,为在黄冈落户的外资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记者吴浩 通讯员李晓林)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王昕答记者问
问:在政协黄冈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有政协委员反映黄州区部分企业办事存在需要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两头跑的问题,不知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答: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经报请市委市政府同意,我们决定推进市区政务服务一体化。4月6日起,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区水利和湖泊局、区市场监管局4家单位的项目备案、施工许可等涉及项目审批的132个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并纳入投资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对外服务。自此,黄州市区涉及项目审批的业务,全部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实行一窗受理、一体化办理、一站式服务。下一步,还将加快推动民生服务下沉,将人社、医保、民政、公安、残联等群众需求迫切的高频服务事项,向区,甚至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加快构建有“上”有“下”,有“合”有“放”的市区一体化服务格局,方便群众就近办、家门口办。
市委政法委负责日常工作副书记向博答记者问
问:请介绍一下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这一措施。
答: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指办理涉企刑事案件时,一体推进“治已病”与“治未病”,在依法作出不捕、不诉等决定时,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促进企业守法合规经营,防范今后再发生违法犯罪。我市于去年启动这项改革以来,建立了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及监管人员名录库,探索了“检察建议”与“合规监管”两种涉企案件办案模式,完善了对涉案企业合规承诺的调查、评估、监督等工作流程,改革整体进度居于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共办理企业合规案件15件,对13家企业23名责任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实现司法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水兵答记者问
问:对于市场主体发展方面,有没有采取什么扶持措施呢?
答:市场监管部门在保市场主体发展方面,重点开展了市场主体发展“三大行动”。一是开展落实政策“面对面”宣传活动,将省市各部门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相关政策宣传到户。二是开展市场主体“壮苗行动”,对新登记的市场主体进行全覆盖回访帮扶。三是开展青年干部服务市场主体专项行动。结合“以评促改创一流”作风建设年活动,践行“您有事,我服务”的工作理念,组织机关青年干部深入市直一区五园和龙感湖管理区工业园走访企业,建立“一档三单”,实行一企一策专员服务。同时推出“十个一批”帮扶举措,不断发掘市场主体新的增长点。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肖红军答记者问
问:市商务局积极推进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前运营情况如何?外贸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有哪些?
答: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1家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据统计,全市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在楚贸通平台注册企业300余家,办理新增资质备案(海关和电子口岸卡)企业120余家,提供有效服务7300余项,有力促进了一批企业开拓外贸进出口业务。
外贸综合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企业免费提供备案、报关、报检、退税、结汇、融资、制单、制证、翻译、谈判、信用保险等外贸全流程服务,着力解决中小微外贸企业“专业人才不足,无人会做外贸”等问题。
第二场
5月7日,我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市委宣传部601会议室(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厅)召开。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蔡志勇主持新闻发布会。麻城市、蕲春县、浠水县、英山县、武穴市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工作成效及2022年工作思路,并回答记者提问。
麻城市:
在全省排名同比提升15个名次
“去年,麻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省级第三方评价考核中,排名同比提升15个名次,荣获优秀等次。下一步,我市将瞄准‘全省排名前三十’的目标,拿出硬招实招,全方位营造一流营商环境。”5月7日,在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麻城市副市长于婧说。
政务服务不断提速。扎实推进“清减降”专项行动,组织市乡村三级认领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1916项,市级整体“承诺办结时限”较法定时限压减87.1%;已减材料1781个,实现减材料比例达32%。506个高频事项实现“一事联办”“一次办好”;积极推进“一网通办”,认领市级政务服务事项1599项,公共服务事项512项,发布依职权事项3426项,企业开办“210标准”全面实现,网办率均为100%。在全省率先实施政务服务公开承诺制,在黄冈率先实现“好差评”体系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系列改革纵深推进。深入开展刀刃向内的“效能革命”,创新提出“六大重点改革创新项目”,其中“不动产相关业务联动办理”“网上中介超市”等省级试点改革顺利通过验收;不动产登记所有业务实现“一日办结”,达到国内最快速度;“五证同发”改革在黄冈率先破题;“先建后验”“联合竣工验收”等一批改革经验在省、黄冈市得到推介。
市场监管刚柔相济。严厉打击“转供电加价”“红顶中介”等破坏市场秩序、妨碍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0份,立案查处4起(家),中介机构脱钩改制8家;大力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落实涉企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审核制度;及时公布14家单位“两轻一免”清单,实施以来,对案件不予处罚23起,从轻处罚40起,减轻处罚106起,减免金额781万元。新增市场主体11831家,同比增长30.5%,给我市营商环境投出信任票。
法治保障有力有效。签订黄冈市首份县级层面的“不动产登记进法院”协议,实现在法院便可完成不动产查解封业务,执行案件更方便;率先成立全国首个县级企业破产援助清算协会,创新采用“活封活扣”保护市场主体活力,经验做法进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事记;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推行跨区域和网上立案便民措施,累计通过网上立案3098件。
于婧介绍,今年,麻城市将围绕企业和群众常办事项,建立流程化、标准化、高效化机制,力争今年“一事联办”事项达到100个以上,申请材料减少50%以上,跑动次数减少60%以上,办事时间压缩90%以上。在服务企业方面,将继续深化“千人进千企”行动,更大力度推进“一局变三局”,积极完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事项清单,力争今年全市企业物流成本整体下降10%以上。在改革方面,加快推动“五证同发”向“七证同发”实质性过渡,提高“一窗通办”“并联审批”质效,并加快编制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助力中介服务提质增效。在队伍建设方面,大力开展好“一把手讲坛”和营商环境擂台赛,积极通过电视问政、服务窗口综合评价、晒成绩单等多种形式树立典型,营造“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的“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记者汪欢 通讯员高明亮)
蕲春县:
紧盯目标打造“五最”营商环境
5月7日,在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蕲春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何朝阳介绍,2022年,蕲春县将紧盯打造营商环境“全省第一方阵、全市一流”的目标,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群众满意度最高”的“五最”营商环境,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去年以来,蕲春县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34家县直部门1667个政务事项,15个乡镇办、567个村5.6万个政务事项,全部上线“湖北省政务服务网”,实现县乡村三级政务事项“一网通办”。“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证照分离”稳步实施,深入推进“一业一证、一事联办”改革,2021年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8280户,有力促进了市场主体培育和发展。开展“三访三评一恳谈”和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刑事和司法保护力度,办理涉营商刑事案件178件。
“在2021年度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蕲春县在二类县(市、区)中排名19位,较2020年前进7位(净进位5位)。成绩的取得,也得益于我们持之以恒地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何朝阳介绍,今年将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优化营商环境。
健全体系。调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多维度、全覆盖推进蕲春县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科学制定《蕲春县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工作重点及任务清单》,全面对标提标,一项项任务抓推进、抓落实、见成效。
深化改革。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综合窗口延伸至乡村两级,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事联办”。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广“一业一证”,探索“一证多址”,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聚焦法治建设,加强诚信政府建设,进一步规范执法司法行为,营造更加公平的法治环境。
强化监督。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平台与优化营商环境投诉平台整合,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人大、政协评议,对相关职能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专项测评。在全市率先推出《营商环境观察员工作制度》,组建20人营商环境观察员队伍,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记者汪欢 通讯员洪宗裕)
浠水县:
以小切口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
“2021年,我县2个改革事项成功命名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省第三方评价排名稳中有进,6个单项评价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政务服务指标全省第4名。”5月7日,在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浠水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尹小军介绍。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干部、在理念、在思路、在作风。浠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构建全县上下“一盘棋”工作格局,健全监督机制,深化“护航行动”,强化第三方评价结果运用,真正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2021年,浠水县优化营商环境投诉问题办结率98.3%。
浠水县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突破口,创新开展“一股承办”改革,做到“一个窗口受理、一支队伍审核、一名首席代表审批、一枚公章出件、一站式服务”,实现“一门全办、一窗通办”。推行政务服务“四减”,浠水县市民之家进驻窗口单位46家,全县已发布1679个业务项,其中,1004项可当场即办、帮代办,1530项可“零跑腿”,149项“最多跑一次”。企业设立登记全程网办率达98.7%;率先在不动产登记领域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一网通办、市县对接”,以“小切口”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
为全面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效能和工作作风,浠水县对表省内标杆城市、省内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倒逼营商环境提升。出台《浠水县党员干部正向激励七条措施(试行)》等激励政策,引导党员干部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勇争一流。扎实开展“千人进千企”行动,坚持一线服务,共协调解决征地拆迁、规划设计等问题500余个,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满意率达到100%。
坚持“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不遗余力从五个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加大减费降税力度,累计减免“六税两减”、供气供水供电、国有资产租金、社会保险费等6.7亿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全县规上企业、中小微企业办理应急周转金、高质量基金、信用贷款108笔,发放融资贷款金额25.83亿元。加大包联企业力度,设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开通了服务热线。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优秀市场主体和企业家进行了集中奖励,现场发放奖励资金2130.76万元。加大“双评”监督力度,对重点项目跟踪服务,为重点企业保驾护航,持续释放“谁破坏营商环境就让谁付出惨重代价”的强烈信号。
“下一步,我县将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对标一流水平,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强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落细,纵深推进营商环境领域改革,奋力书写浠水县优化营商环境新篇章。”尹小军说。 (记者汪欢 通讯员万春来 夏欢)
英山县:
营商环境建设取得实际成效
“对标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群众最满意“五最”目标,我县营商环境建设取得实际成效,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5月7日,英山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全斌在我市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英山县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
全面提速压时限。全面推行企业开办“直通车”服务,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准入”“准营”全面提速。在全市率先完成区域性统一评价,工业项目实行“先建后验”,签约项目开工平均用时由380天缩短到83天。
精简高效减环节。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县级网办率达到98.7%。全面应用各审批部门电子印章;收录各类证照3万余本,明确51类证照免提交,共享证照实现全网办;社会关注的军人退役、水电气网用能联动报装等事项实现“一事联办”“一次办好”。
创新服务增便利。开辟不动产登记“上门服务”“远程在线举证”等便民服务模式,推出“一证一码”等便民功能。率先推行不动产电子证照,推动金融机构共享应用,创新开展不动产登记“分栋分层”“分期分批”办理模式,积极为企业抵押融资提供便利。
解决难题破瓶颈。常态化开展“千人进千企”专项行动,解决困扰企业多年的“心病”23个。搭建政银企三方对接平台,县域8家银行和1家担保公司为15家企业签约授信13.1亿元。
转变作风提效能。建立“好差评”服务评价机制和正向激励机制,开展作风测评。设立“帮代办”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变“企业群众跑”为“单位干部跑”,一般问题5个工作日办结、疑难问题15个工作日办结。
张全斌表示,2022年英山县将坚持“三个聚焦”,持续发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是聚焦高效便捷,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聚焦纾困解难,激发市场活力;三是聚焦公平公正,创优法治环境。 (记者吴浩 通讯员江朝辉 尹诲敏)
武穴市:
优化“四大”环境促经济快速发展
5月7日, 武穴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晏哲锋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武穴市打造最“简”政务环境、最“优”市场环境、最“好”法治环境、最“便”开放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今年一季度,武穴市GDP、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黄冈首位。
打造最“简”政务环境。实现“一门全办”“跨省通办”“一事联办”,设置“办不成事”窗口;开设涉企服务综合窗口,实现全程代办,“五证同发”先建后验;开展“清减降”行动,清理规范性文件205件,将1008项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50%,实现51项电子证照共享,为全市199家企业、377户个体户减税降费金额5000余万元;构建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通过省验收;在黄冈率先搭建“武穴政企互通平台”,全天候受理营商环境诉求。
打造最“优”市场环境。规范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完善涉企检查登记备案制度;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开展全覆盖试点;全面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加快市场主体失信行为修复进程;建立3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对5家“红顶中介”责令改正,立案3起,净化了市场环境。
打造最“好”法治环境。推行涉企行政执法“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和不予处罚”三张清单;严把涉企行政执法审批关,严把涉企重大行政处罚集中法制审核关,提升政府公信力。
打造最“便”开放环境。设立对外贸易综合服务中心,为9家外贸企业免费提供出口货物信用保险;积极谋划建设武穴市海关监管码头,武穴市2021年外贸进出口突破5亿美元,总量稳居黄冈第一,获批湖北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今年,武穴市的目标是进入全省营商环境30名,将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狠抓项目建设、建立联动机制、抓好正反典型、加强检查督办、开展“先行区”创建、开展“三谈”活动,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记者吴浩 通讯员朱金城)
麻城市副市长于婧答记者问
问:麻城市去年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许多新成效,请问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答: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做到“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
一是坚持贴心做优服务,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用心用情帮企业办好各类涉企事项,让项目不走弯路,以最快速度跑完报建流程。二是坚持用心做实改革,依法合理确定“五证同发”“先建后验”“联合竣工验收”“网上中介超市”等改革事项。三是坚持精心做细督办,对18项指标重点任务清单,定期不定期开展重点工作专项督办,确保进度,务求实效。
蕲春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何朝阳答记者问
问:蕲春县有一支“营商环境观察员”队伍,请问在这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答:为促进我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向好,助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建立了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
我们从关心蕲春发展、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且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人员中,公开选聘20人作为营商环境观察员,颁发了聘书。观察员的观察范围和观察内容主要是:观察县内各部门(单位)贯彻落实上级政策情况,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新办法,有损营商环境的行为、制约营商环境发展的因素等;宣传和解读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政策和工作措施;发现、收集和反馈营商环境中的正负两方面典型、企业的意见建议和困难问题,受邀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积极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用好观察成果。收到反映问题后,县营商办立即进行研判和分类交办。对反映事项针对性强,对改进工作有明显作用的观察员进行评优。对承办工作敷衍塞责、回复办理拖沓、成效不明显、进展缓慢的承办单位,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纳入营商环境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浠水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尹小军答记者问
问:浠水县自去年起开展了系列改革,多项政务服务指标创历史新高。请问,浠水县在改革方面有什么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答:去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首创“三优一告知”工作机制,重点推行政务服务“一股承办”,促使“部门内部高度整合、外部办事高效运行”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行有为改革,优化职能。继续开展“刀刃向内”革命,严格执行“一股承办”、首席代表等工作制度,对职能部门和股室职责进行调整优化、分工重组,促使部门多股室分散的职责向政务服务股室集中、向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集中。
二是实行有效精简,优化流程。进一步优化县、乡、村(社区)三级行政审批流程,深化无差别综窗改革,做到线上线下审批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实现“一窗通办”90%以上。
三是实行有力监管,优化考核。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双评”工作,落实“四个一”作风监管机制,首创“百姓体验官”活动,擦亮“新政务、心服务”政务服务品牌,健全“三级四同”考核机制,实现“同部署、同调研、同督办、同考核”,结果互认共享。
英山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全斌答记者问
问:能具体介绍下工业项目不动产“分栋分层”“分期分批”办理吗?
答:具体来说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已办理纯土地不动产证或已缴清出让金及相关税费的企业要求登记不动产的,企业提供规划、施工等相关资料,即可对已建成的房屋分期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对项目未全部完工,企业无法提供工程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备案证及规划条件核实证明的,实行“先建后验”,在企业完成全部建设,申请最后一次房屋所有权登记之前,再按程序完成规划条件核实和土地综合验收。二是对工业项目先按综合验收结果办理“房地一体”首次登记,再对企业多栋、多层厂房在不改变功能和土地用途、不改变项目整体设计的前提下,按照具有完整使用功能的原则进行若干分割(但不得进行单独或分层转让),对多栋的,企业申请按栋登记,对一栋多层的,企业申请分层登记。
武穴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晏哲锋答记者问
问:武穴大力开展“包容审慎监管及柔性执法”活动,请问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答:一是解决罚款养人问题。从2022年起,全市每年增加预算3.8亿元,全额保证执法部门工资、奖金和工作经费,每年罚没收入预算减少50%以上,今年1至4月,全市同比减少罚没收入2000多万元。二是解决自由裁量问题。实行涉企执法审批制度、重大涉企处罚集中法制审核制度,全面实行“首违不罚,轻微免处,可罚可不罚的一律不罚”,今年一季度,全市涉企执法投诉同比减少90%。
5月8日《黄冈日报》2、3版
责编:李奕漫|初审:叶涵莹|终审:钱芳 来源:黄冈日报全媒体
关注掌上黄冈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