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weixin888
6月27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通知》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省住建厅副厅长王勇,省住建厅政务服务处处长汪振洋,共同介绍《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通知》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主持人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周海龙
发布人
省住建厅副厅长 王勇
省住建厅政务服务处处长 汪振洋
王勇:
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通知》(甘政办发〔2023〕38号)有关情况。
一、文件出台背景
自201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新形势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提升营商环境“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排名的根本举措和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高投资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和“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实施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高位统筹推进、综合施策保障、合力协同落实,着力在减周期、降成本、优服务上下功夫,省政府办公厅连续5年出台深化改革的政策文件,在全国范围看实属不易,通过精简规范审批事项,完善配套制度,建成省市协同工程项目审批平台,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水平,全力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省委、省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倒逼自我革命的关键之举,对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标。3月份,胡昌升书记在接受《经济日报》专访,及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动员大会上,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目标再次重申并作安排部署,向社会作出了郑重承诺。
因此,为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三抓三促”行动有关要求,积极回应经营主体关切的项目储备立项、用地、环评、涉水事项、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方面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我们会同省工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参照兄弟省市先进做法,结合我省实际,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通知》。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通知》聚焦目标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响应经营主体需求,提出了4个方面16条措施。
(一)提升审批服务效能。着眼于减环节、压时间,缩短项目审批周期,帮助项目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审批、尽早开工。一是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将工程建设项目(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60个工作日以内,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15个工作日以内;二是提升项目谋划储备工作质量。进一步优化项目储备服务,切实保障储备项目后续审批;三是规范用地规划事项办理。推行“用地清单制”,全面推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联合审查,推进设计方案审查分级分类管理;四是优化施工许可阶段审批。探索推广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二审终结制度,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办理流程,消防设计审验全部纳入工程审批系统管理,推行“多段式”联合验收和“一枚印章管验收”;五是探索推行环评“打捆”审批。相同行政区内且项目类型相同的项目可“打捆”开展环评审批;六是优化简化涉水事项审批。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分级审批,推行涉水区域评估“多评合一”。
(二)推进审批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着眼于提升审批事项网办便利度,进一步深化数据共享和系统对接,优化工程审批系统服务功能。一是统一事项库管理。实现工程审批服务事项统一管理、与“一体化政务平台”同步更新,数据同源;二是提升网上办理深度。用地、图审、消防、人防、环评、水保、林草等高频事项全面应用电子证照;三是完善系统数据共享机制。强化与投资在线、用地审批、公共资源交易、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普查等业务系统数据资源共享;四是建设市政公用政企协同平台。进一步优化水电气热信等市政公用服务,推行外线接入工程并联审批和“不动产登记+市政公用服务”联动办理模式,打造“一个章子管挖占”并联审批监管机制;五是规范审批中介服务。加强中介服务全过程行为、时间、评价管理,引导中介机构进驻,持续推动中介服务网上交易。
(三)助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为确保重点项目快落地快开工,为建设单位和重点项目解难题、增便利,建立主动靠前服务机制。一是完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服务机制。通过“前期辅导”“不退件审批”“告知承诺”“帮办代办”“延时服务”等举措,推动重点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增效;二是建立重点项目专题库。围绕重点交通、重点水利、保障房、城市更新等项目专题,实时追踪项目审批进度,全程跟踪服务。
(四)切实强化工作保障。为保障改革措施落实落地,切实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进一步健全长效保障机制。一是及时回应企业诉求。主动走访辖区重点企业,建立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通讯录”并向社会公布,咨询无缝直达,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提高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二是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协同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三是强化工作督导落实。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考核评价。
三、政策亮点
(一)保持改革政策延续。《通知》作为省政府办公厅连续第5年印发的改革指导性文件,在总体安排、改革举措、工作要求上与前几轮改革工作充分衔接,在巩固上一阶段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全省“三抓三促”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要求,持续升级迭代、久久为功,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二)明确改革任务分工。《通知》坚持目标化、责任化推进改革,13项具体改革任务均有明确的牵头部门和完成时限,同时配套了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强化工作督导落实等3项工作保障措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将纳入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考核评价,改革任务分工明确,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三)注重改革举措实效。《通知》直面经营主体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找措施,围绕堵点难点出对策,注重成色,突出实效,在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使改革措施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质量高、分量足、好执行、能落实。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同步推动、聚力攻坚,改革机制持续健全,改革举措不断创新,审批服务更加高效,通过更优流程和更优服务以及数字化赋能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了经营主体获得感、满足感。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工作部署,结合“三抓三促”行动,把抓好政策执行落实作为重中之重,确保改革见效、服务增效。
最后,再次感谢新闻媒体朋友们对甘肃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关注。
记者问答
甘肃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当前我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
省住建厅政务服务处处长 汪振洋
汪振洋:近年来,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决策部署,聚焦于破解经营主体关切的堵点难点问题,科学筹划、精准施策,省政府办公厅连续5年印发文件,高位推进改革工作走深走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推动实现“四统一”改革目标。一是统一审批流程。通过精简审批环节,规范审批事项,分类制定审批流程,以更优服务和更简流程确保更短审批时限,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把工程建设项目(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60个工作日以内,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15个工作日以内。二是统一信息数据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全流程“一网通办”,“一个入口”对外,推动实现项目审批全流程“在线办”“透明办”“并联办”。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经营主体视角的“一件事”,推行集成化办理,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大幅减少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得到经营主体的普遍认可。三是统一审批管理体系。我省成立了以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为组长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推进相关工作。累计制定40余项省级配套制度、400余项市级改革配套制度,逐步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各审批阶段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清单管理运作模式,实现“一套标准”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业务协同。同时,各市州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通过“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四是统一监管方式。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在完善线下考核评价制度的同时,我们充分挖掘项目审批大数据应用潜能,为监督管理赋能,实现项目进度可视化、责任归属清晰化、效能监测精准化。(二)切实提升经营主体办事便利度、满意度。我们力求在创新举措上求突破,在服务企业上求突破,不断自我加压、推陈出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具体措施。探索推行“一枚印章管验收”、“多段式”联合验收,加快验收效率;推行“一个章子管挖占”,打造并联审批、同步办理监管机制,解决了流程复杂、时限冗长、多头盖章的难题;实现“一套图纸”数字化管理,建设单位施工图“一次申报”,全程在线应用,推进工程审批与建筑市场、施工现场联动;大力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乡村规划许可证等5类电子证照已全面上线应用;优化市政公用服务,从受理用户申请至通水通气通暖审批时限不超过3个工作日(不包含外线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等行政审批、工程施工及气密性试验等特殊环节时长)。推进经营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三)探索形成工改“陇原经验”。经过四年多的持续推动,我省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从碎片化管理向综合系统化管理的转变,审批服务便利度显著提高,有效降低了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全国工改第三方评估中,我省排名第16位,位居西北第一。我省强化部门协同深入推进改革、依托工程审批系统推行市政公用一站式服务集成式报装等方面的改革经验,多次受到国家部委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记者:为提升审批效能,更好服务经营主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要求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行全流程在线审批,能否简要介绍一下系统建设应用有关情况?
汪振洋:
自2019年以来,我省按照统分结合、审管联动、“一个系统+多个跑道”的思路,建设了省市两级、覆盖相关审批服务部门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这一系统是我省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底层支撑。4年多来,我们坚持以信息化、数字化赋能审批服务,持续升级完善工程审批系统,主要有几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推进项目审批“一网通办”。全方位提升审批效能,从改革措施、事项办理、系统运行、网办深度等方面推动全流程在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对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审批事项和环节进行全量闭环管理。
二是着力健全审批数据共享机制。推进与相关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加强与相关审批系统数据共享,加快打通数字壁垒,推动实现建设项目“一个入口”统一登录、“一个平台”在线审批、“一套标准”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业务协同,实现审批数据同源和实时共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申报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上传、相关评审意见等过程信息和审批结果信息实时共享。
三是着力提升网上审批服务便利度。持续完善工程审批系统网上信息发布、咨询服务、申请、互动、投诉建议等服务功能,辅助经营主体快速确定审批流程、事项清单、材料清单,自动关联相关电子证照和前序成果材料。通过数据校验、要件核验等智能识别方式,极大提升了审批工作人员办件效率和准确性。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微信小程序,不断提升改革工作知晓面和影响力。
四是着力打造智能管理平台。紧密围绕“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建立数字化工作体系,充分利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数据,以城市、部门、企业、项目等多维度对各方主体进行“画像”,形成工程建设“全景视图”,全方位分析重点监管数据和审批服务效能。针对关键指标构建智能预警、动态监测体系,实现问题实时反馈、闭环处置,督促各地深化关键环节改革,提升精细化监管能力,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取得预期成效。
我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成以来,已累计受理工程项目3.37万个,办理审批服务事项16.64万件,系统运行稳定、应用活跃,为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供了坚实保障。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优化升级系统,力求为更优审批服务提供平台支撑、为经营主体传递更多便利度和获得感。
记者:为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省工改办下一步还会有哪些具体的保障措施?
汪振洋:
省工改办作为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牵头协调机构,将持续加强统筹谋划,做好协调服务,狠抓政策落实,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改革工作的督促指导,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改革任务。
一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在省工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对《通知》安排的工作任务建立任务清单,各地各部门认领任务、对标对表推进落实。持续指导各地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实施,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措施。适时组织召开工改领导小组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推进工作落实。近期,省工改办还印发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三抓三促”行动切实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的通知》,对政策学习、业务培训、问题自查、亮点培育、任务落实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切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二是持续深化改革举措。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一线开展调研,问计于基层、问需于企业,了解期盼诉求,着力破解改革难点堵点,力促改革再出实效。鼓励各地深耕改革亮点,通过积极探索和充分实践,着力打造一批符合本地实际、具备可推广性可复制性、经营主体点赞的改革亮点经验,力求以最大的改革诚意为经营主体提供更优质的审批服务。
三是广泛组织培训学习。加强对市县工改工作业务指导,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有关工作人员和企业讲法规、讲政策、讲业务,提供项目建设全阶段、全方面政策培训。围绕举措创新、能力提升,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切实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咨询、指导、服务水平。
四是持续加强工作督导。强化分级分类督导和考评,定期开展考核评价,及时通报考评结果,持续促进审批工作规范化、审批流程标准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指导协调各地各部门主动查找问题和不足,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