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weixin888
这是一个经久不衰、越来越热的话题。刚开号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后来陆续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家长提问,他们孩子的年龄也越来越小 。而我自己的家庭,也正经历一个从普通高中到国际教育的转型决策。所以是时候重写一遍这个话题了:
消费升级的结果:选择越多,焦虑越多
为孩子选择赛道
孩子准备好了么
生涯规划与学术条件
文化、传承与家庭
依然不变的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孩子出国,想清楚你的教育目标,对自己和孩子的定位是什么?
>>>>消费升级的结果:选择越多,焦虑越多
原来身边家长纠结的是中考后,应该升普通高中,重点高中国际部,国际学校,还是读美高。然而最近两个月发现,果然是消费升级!家长纠结的时间已经提前到了五六年级。
面临小升初的家长们面对的选择,是重点初中早培班,普通实验班,体制内学校的国际部,还是国际中学。还有这之后六七年大学前的日子要如何打算,要不要去美国读中学以及何时去的问题。
对提前面临选择的家长来说,要了解清楚自己有什么具体的学校和具体的课程设置的选择。选择重点中学国际部或者是国际中学的时候,尤其是初中阶段,不了解课程体系的细节就无从选择 ,从五年级到初三阶段到底是个什么教材这个一定要搞清楚。有些国际部只有在高中时的课程才有比较完善的一整套体系,初中就变成了大杂烩。
不管中国的应试教育再怎么不好,但也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比较扎实尤其是理科部分,是经过千千万万人检验的,能给你留下一些成果的体系。而西方的课程也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也是经过千万人和时间检验的,是不一样的一套体系。
我的观点是,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选择一个扎实的完整体系,要么在普高初中部扎实中文和理科,要么找最靠谱的国际课程,甚至去美国初高中体验完整的西方体系。还有初中的老师有没有经验积累也要搞清楚。
总而言之,第一切忌选择那些介于两者之间实验性的课程设置,除非你有很好的理由。第二切忌选择那些没什么经验的学校和老师,他们自己也在摸索和尝试的,不能拿孩子试错。第三切忌在不同的课程体系中换来换去,一会儿中式一会儿英式一会儿美式的,这样换来换去对于孩子来说损失了宝贵的时间。
不要为了名声好听,盲目进入一个试验型的全新体系。这跟我们吃东西不一样,美食图个新鲜挺好的,但孩子的读书时间是不可逆的。
选择哪一条路都可以走的很好,不管是中式的、美式的、英式的或者是日式的,都能出人才,如何选择只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到底最后效果怎么样还是看选择之后的路是怎么一天天走的。所以不用太纠结,选择后要坚定的走下去才是重要的。
>>>>为孩子选择哪个赛道
到了美国中学,你的孩子就进入了另外一条赛道。美国并不是天堂,好孩子坏孩子都有。美国学校和美国的虎妈们也不是吃素的,好学校的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美国孩子的文科功底,会给你的孩子很大压力。对高中去美国的孩子来说,一方面你进入了更具公信力的系统,你的成绩和推荐信都更加让人信服,另一方面你也再没有办法去操纵推荐信,你只能让美国老师用美国人的方式,去写真实的推荐信,而他们也是不会给你看内容的。这与你在中国吃一顿饭,搞定一份高大上的推荐信,并且能控制掌握里面的每一行措辞,是非常不同的。如果是一个在国内具有比较多的资源而又不具有资源流动性的家庭,那么送孩子去读美高的时候,要考虑到你可能会有的落差。到了美高,基本上孩子就要靠他自己去拼杀和申请大学了,家长的资源是帮不到的。
很多人觉得,研究生阶段才出国太过保守。我也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学术优秀,长期打算在国内发展事业的孩子来说,出国得过早可能会有一些长远的损失。对于某些在中国系统里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比起申请美本和爬藤的各种准备,高考简直是太单纯简单的事了。一个北京户籍的孩子享受得天独厚的高考条件,如果高考能够有比较大的机会考进北大清华,还打算申请本科留美的话,就需要仔细对比一下,自己的专业,在美国可以得到的四年的教育质量是否更好,在美国本科毕业的时候能够拿到的研究生学校的offer是否更好。只要你的孩子有信心,能充分利用好中国教育系统的优势,能进一流的本科并且拿到很高的GPA,那么研究生出国也是很好的选择。
>>>>孩子准备好了么
通常说的什么样的孩子能去美国,一般来说就是会辨别是非,能自律和管理时间,情商高能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出国之前,家长可能要提前几年开始逐步教会孩子做家务,教会孩子解决问题调动资源,教会孩子理财,让孩子懂法。
每天都有很多新闻在给我们警示。最近一则特拉华州中学的高一女生与同学在女厕所打架并致死的消息,以及之前几名中国留学生殴打虐待女留学生被判刑的新闻。如果的家庭教育有问题,如果你觉得搞不定孩子,那么送去美国英国的寄宿学校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你只是在逃避和推卸家长的责任。越是有青春期问题的孩子,越要谨慎早早送出国。
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孩子当下的状态。孩子有没有自发的要去美国的强烈意愿,知不知道去美国学习是有竞争的,有没有做好加入竞争的准备。一般来说,我建议留学前先送孩子去两三次夏令营,这样可以通过轻留学的方式,明确孩子真的喜欢出国,而且为孩子准备好加入竞争的状态。如果你的孩子根本没有准备好,并且认为出国是你的事情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那么我劝你还是慎重对待。
>>>>生涯规划和学术条件
语言能力对于留学是否成功来说很重要,这个年龄,语言和沟通可能是自信的前提。留学是很辛苦的事,连我们去读研究生都会有很多崩溃的时刻,更别说小孩子了。那么只有有自信心的孩子,才能去积极克服困难,去积极沟通寻求帮助。喜欢英语主动学习英语的孩子,会更容易适合小留学生的生活,那份语言能力带来的对文化的亲近和向往,更会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的社会。
另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科目的孩子,早留学的成功几率也高一些。有了清晰的兴趣和生涯发展方向,那么孩子会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强项,也会更有竞争的自信。还是回到夏令营的话题,因为这是一个探索生涯兴趣的好机会。第一年可以以玩为主,尝试不同的好玩的课程,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美国咯,然后第二年就可以去一些有干货的夏令营,选几门孩子平时比较感兴趣的课程,这可以让孩子感受一下有热情的学习的美国孩子的状态,并且尝到自己参与其中的甜头,第三年就要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和话题,引发孩子继续投入精力,增加自信。
八千名中国留学生被学校开除
当你把孩子送去美国,那么就要靠孩子自己掌握和把控学习和升学了,家长和老师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2015年厚仁教育发布的白皮书中统计,一年有将近八千的中国留学生被学校开除(上图),超过一半是因为学术表现不佳。很多高中和本科留学生用英语学习,都有隔靴搔痒的痛苦,对于课本和学术课题的研究,无法达到母语的程度。反而研究生阶段出国已经打下学术基础会避免这样的学术障碍,当然更早出国的小留学生,就有机会客服语言的危机。
>>>>文化、传承与家庭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都想给他们最好的,虽然有时候并不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一个研究生出国的孩子,比如我自己,身上最少也有85%的中国文化,我们并不会迷失。一个本科出国的孩子,可能是70%的中国文化,我在宾大就遇到一个连说中文也不愿意说的本科生。一个初中和高中出国的孩子,他们身上的中国文化的因素,就会更少。一个小学高年级出国的孩子,应该来说中文还不够好英文通过努力可以接近母语水平,可能就只有少于50%的中国文化了。
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文化,不能忽视人脉和社会资源对于一个人发展的作用,之前说到在中国读北大清华然后研究生出国这条道路,其实对一所一流的美国研究生院招生来说,一个北大清华的年级排名前五的孩子,肯定与一个美国排名十几二十的学校的排名前五强得多。这样孩子留学回国的时候,他依然有自己的同学,有当时的导师,有赖以生存的人脉的根基。很多院士都是在国内读完本科和硕士,在美国读博士后回国的,如果没有在国内的这七年经历没有本科和硕士导师,他们就缺少了坚实的学术背景和人脉资源。
最后,留学是个非常个人化非常复杂的话题,除了家庭的经济能力和理财规划(四年高中需要八十万到一百六十万人民币,本科阶段学费和生活费差异较大,一般来说约等于这四年高中的数目),还跟家长自己的人生规划、家庭规划、移民计划等等牵扯在一起。
我认为,回归教育的核心,一是家长对自己和孩子的定位,二是将孩子个人的特质、兴趣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相结合。
我和先生已经海归已经十年了,又轮到孩子开始考托福了。中国人的出国与归国,两股潮流,生生不息。
年轻家长时的野心勃勃,对孩子的期待,或许也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当你退休六十岁的时候,你是希望有一个远在天边的事业成功够不到的孩子,还是一个留在身边关系亲密的靠得上的孩子。问题的答案或许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出国党的家长,是时候要问问自己,你和孩子相处的这十八年或许更短,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珍惜。
最后,说到底,所有的选择,都要自己来做,所有的选择,都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那么做出此刻最明智的选择,莫纠结,带着孩子向前走就好了!
作者:出国党妈妈 江婕
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合作请联系:elijiang2007